Marina 瑪麗娜之橋 (Stijn Coninx, 2013)
Country : Italy
Score : 7.5/10
比利時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美術設計獎,德國艾登國際影展最佳影片!以一首義式情歌《Marina》風靡歐美的比利時歌手Rocco Granata,幼時與家人從義大利淳樸山城移居至比利時,成長歴程因為文化與語言隔閡,在追求夢想過程備受考驗,勵志小故事加上愛情與家庭戲劇元素的真人實事,分外引人入勝!二戰後比利時煤礦極需開採人力,於是從義大利輸入礦工移民。數次重大礦災後,義大利決定拒絕比利時礦工招募,使得比利時轉向西班牙輸入人力。即使礦工移民生活相當辛苦,一些義裔礦工之子們仍舊奮力追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導演Stijn Coninx 在本片背後隱含時至今日比利時,仍存在對外來移民者的仇外及文化隔閡問題,他對社會底層的悲憫情懷,透過影像色調、優雅經典的音樂及考究的美術設計,營造溫暖懷舊的時代氛圍!Rocco 老爸一句,“我們都有熱愛的事,但要真的做什麽,得由生活決定!”一句話道出外來移民第一代的悲哀,讓我想起了全世界離鄉背井華人舉世皆同的辛酸!現實與夢想,僅一綫之隔,雖然我們有權力能作夢,但是最後生活只會逼我們向現實妥協。父母怕你受傷的善意阻止,有時反而催發了夢想的溫床!全片佐以Rocco Granata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滿載濃厚的鄉愁感,對初戀萌芽的悸動,父愛如山、母愛如水的極致演繹,醇厚質樸,蘊含深厚感染力,賞畢餘味猶存……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星際大戰Star Wars是一個龐大的系列,到底該從何看起?到底該怎麼看? 想要在《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之前複習這個系列嗎? 這部影片教你怎麼入門星戰的世界? 包含其中提到了觀看電影的順序,以及這個系列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影響,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看這些電影等等 想要隨時帶著星戰氣息 點連結了解...
「瑪麗娜之橋」的推薦目錄:
- 關於瑪麗娜之橋 在 陸秀慧 Desiree's Plane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瑪麗娜之橋 在 雀雀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瑪麗娜之橋 在 楊月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瑪麗娜之橋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瑪麗娜之橋 在 心甜 Christ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瑪麗娜之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瑪麗娜之橋 在 [好雷] 瑪麗娜之橋Marina,音樂愛情礦工CCR -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瑪麗娜之橋 在 瑪麗娜之橋-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2021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瑪麗娜之橋 在 瑪麗娜之橋-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2021年12月 的評價
- 關於瑪麗娜之橋 在 地獄級腹肌訓練菜單!健身女神竹脇瑪麗娜10支瘦大腿 - ELLE 的評價
瑪麗娜之橋 在 雀雀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暖心電影推薦】
如果要搬家到南部住,我一定要住在高雄市電影館附近!
2017年1月1日元旦起推出「心的彼岸冒險」影展,以暖心、療癒、自我成長策展概念選映優質藝術院線,除了《送行者》木本雅弘的《漫長的藉口》之外,還有獨家放映《瑪麗娜之橋》、《哈拉夜未眠》、《牧羊小英雄》等片!
《漫長的藉口》影評:
http://cheercut.com/the-long-excuse/
瑪麗娜之橋 在 楊月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Good morning飛碟12/22(四)節目預告:
今天是冬至!進入冬至後就代表冬天正式來臨了~可是天氣卻反常的溫暖,不如吃碗湯圓冰來應景吧!!
吃完湯圓,明天輪到王師來跟你聊電影了,本周有哪些電影上映呢?
本週王師介紹的電影有:【星際過客】【惱爸偏頭痛】【聖誕搞轟趴】【戀夏絮語】【瑪麗娜之橋】【我是布萊克】
【Good Morning飛碟】
飛碟聯播網 FM 92.1
每週一~週六早上6:00-7:00
線上收聽:www.uforadio.com.tw
App收聽: www.uforadio.com.tw/app
瑪麗娜之橋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星際大戰Star Wars是一個龐大的系列,到底該從何看起?到底該怎麼看? 想要在《星際大戰9:天行者的崛起》之前複習這個系列嗎? 這部影片教你怎麼入門星戰的世界?
包含其中提到了觀看電影的順序,以及這個系列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影響,該用什麼樣的心態看這些電影等等
想要隨時帶著星戰氣息 點連結了解Garmin星際大戰智慧腕錶: http://bit.ly/2PNGCpY
想要從小開始認識星際大戰 點這裡: http://bit.ly/35r7enk
監製/編輯: 黃豪瑞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STAR WARS:天行者的崛起》(英語:Star Wars: The Rise of Skywalker),也通稱作《星際大戰九部曲:天行者的崛起》(Star Wars: Episode IX – The Rise of Skywalker)是一部預定於2019年上映的美國太空歌劇電影,由J·J·亞柏拉罕執導,並與克里斯·泰瑞歐共同編寫劇本。本片為2017年電影《STAR WARS:最後的絕地武士》的續集,「星際大戰後傳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同時是「天行者傳奇」的第九部作品以及最終章。電影由盧卡斯影業和壞機器人製片公司製作,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發行。主要演員包括嘉莉·費雪、馬克·漢米爾、亞當·崔佛、黛西·蕾德莉、約翰·波耶加、奧斯卡·伊薩克、安東尼·丹尼爾斯、娜歐蜜·艾基、多姆納爾·格里森、理查·E·格蘭特、露琵塔·尼詠歐、凱莉·羅素、喬納斯·蘇歐塔摩、凱莉·瑪麗·陳、伊恩·麥卡達米和比利·迪伊·威廉斯。
《STAR WARS : 天行者的崛起》講述新一代主角芮(身世未明) 與黑武士(達斯維達)的後代、第一軍團的首領凱羅忍之間產生的矛盾與衝突,探討如何連結過去並創造新的未來的冒險故事。
過去的主要角色:路克天行者、莉亞、藍多卡瑞辛皆全數回歸。過去的終極大反派 -- 西斯大帝(白卜庭)也並沒有消失並將回歸本作。
1977年開始陸續上映的八部STAR WARS正傳電影,故事環繞在包含知名黑武士在內的天行者家族傳奇故事。《STAR WARS : 天行者的崛起》將會是STAR WARS正傳電影系列的第九部作品,同時也是精心策劃超過40年的天行者傳奇完結篇。
超過40年前,一個名為喬治盧卡斯的年輕人放映他拍的新電影給他的電影人朋友們看,
這群朋友們在看完之紛紛毫不留情地說這是一部大爛片,完全搞不懂喬治在想什麼,
只有其中一位名叫史蒂芬史匹柏的年輕導演表示這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影,
誰都沒料到,史蒂芬看似不可思議的預言能夠成真,
而這部電影所創造的世界,到40年後的今天仍然熱度不減。
在這裡某些人大概在想,好啦好啦,我知道星際大戰在國外很紅,但是我為什麼要在乎?
你喜歡漫威電影,對吧? 我敢說你喜歡漫威電影。
如果我跟你說沒有星際大戰就不會有漫威電影呢? 事實上,沒有星際大戰,絕大多數的商業大片模式都不會存在。
若說《大白鯊》是推動了「強檔大片」這個概念的契機,那麼《星際大戰》就是那個直接將油門催到底的人,
在1977年推出之後,好萊塢的電影就從原本以角色為主的劇情片,轉移到的畫面驚人、節奏快速的動作冒險電影,
也可說是因為這個系列而開啟了重視續集的風潮,宣傳以及周邊商品也變得更為重要。
更別提它是讓電影特效的技術急速進步的大功臣了
基本上,電影這東西能夠成為眾人討論的「現象」,都是從1977年的《星際大戰》開始。
當然,這種影響的結果有好有壞,但是確定的是,沒有星際大戰,現代的電影樣貌會截然不同。
(現在應該要稱那部電影為《星際大戰四部曲:曙光乍現》,但是我在這裡就直接稱它是星際大戰)
但是...究竟是什麼造就了《星際大戰》的特別? 為什麼全世界(除了台灣和中國以外)都為之瘋狂?
也許最簡單的就是從第一個畫面講起,在開頭配著約翰威廉斯經典的主題曲的背景交代跑完之後,
就緊接著一個在當時年所未見,到現在仍然會看一次就烙印在腦海裡的畫面:
一艘占滿畫面的巨大的太空船追著另一艘小船,緊接著又出現一個外型似日本武士的全黑反派。
這部電影用了前30分鐘就宣示了這個獨特的宇宙,緊接著出現了即將名留青史的主角-
路克天行者,不滿足於當個沙漠星球上的農夫,看著兩顆夕陽夢想著探索更廣大的宇宙。
這不是什麼史無前例的角色設定,卻是任何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也造就了往後許多電影「英雄旅程」的典範。
而在進入這個全新的宇宙之後,值得注意的就是其中新舊融合的美學,
開頭就說了「很久很久以前,在遙遠的銀河系」,所以這雖然是科幻的設定,
卻跟當時眾多科幻片中所想像的乾淨整齊未來感有著天壤之別,
星戰的世界是已經被居住已久,有著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傳統的,一切都顯得不切實際卻又觸手可及。
星際大戰從一開始就創造出一個辨識度極高的世界,到現在仍然是如此,
即使你沒看過星際大戰,也會知道光劍長什麼樣子,揮舞的時候會有什麼聲音,
聽過約翰威廉斯的經典主題曲(他同時也是哈利波特以及侏儸紀公園的作曲家),
你也知道黑武士的呼吸聲,認得機器人C3PO和R2D2
當然,還有全台灣人都認識的總統尤達大師。
為什麼星際大戰的辨識度如此之高,在這裡卻如此不流行?
其中最明顯的原因大概就是台灣市場對於科幻電影的接受度向來都不高,
除非這些科幻元素只是其他類型的其中一個元素,舉例來說:漫威電影。
不過更精確地來說,星際大戰是「太空歌劇」,也就是較為著重於冒險成分,而不是有著嚴格的科學設定的類別,
其中的原力以及各種完全不解釋的設定更偏向是奇幻故事。
簡單來說,把它想像成太空中的哈利波特就好了。
但是認識星際大戰並沒有捷徑,沒有什麼懶人包或者快速看電影是能夠讓你馬上進入狀況的,
講得再多,你終究還是要自己去體驗這個系列,
「但是好多部電影喔」你說。 漫威23部電影都不嫌多了,星戰一天就看完了,很快的啦
你甚至不需要全部看完,如果真的要在第九集之前進入狀況的話,照我這個順序去看就好了:
7的前半段-456-7的後半段-8,相信無論是對星戰熟悉或是不熟悉的人現在一定滿頭尼克楊,
容我解釋。
7的調性和節奏最接近現代的大眾電影-簡單來說-最像是一部漫威電影,
緊湊的劇情、驚人的特效、時不時的詼諧成分。
事實上,當初拍第7集就是為了在帶回老粉的同時吸引新粉,
但是在這個現代觀眾較為容易接受的外衣之下,正是星戰最吸引人之處-它的世界觀。
而7的前半段在不需要知道歷史的情況下也能享受,你只需要知道兩件事-
路克天行者是456的主角,他是個絕地武士,也就是說他會使用原力,
而韓索羅則是他的好夥伴,沒有特殊能力,本來是個走私犯。
就是如此,這樣你就可以去看7了,享受它所帶來的冒險感,然後在女主角芮被綁架之後暫停!
現在去看456,再回來把7看完。
因為7的後半部要了解星戰的故事和角色之後才能完全感受其中的情感衝擊。
事實上,如果你對星戰一無所知,另一個很好的起始點是最近的新影集《曼達洛人》,
相信許多人都已經看過超萌的尤達寶寶了,他就是從這個影集出來的,
那他是在演什麼?你就想像《捍衛任務》加上西部片元素,還有一點點的…哥布林殺手?
至於123則是前傳,講述黑武士達斯維達的故事,如果你真的對它很有興趣的話再去看就好了,
因為123跟其他電影比起來著實有點...
詭異。
那幾集最大的價值就是無窮無盡的meme
不過我得先說,我會推薦用這種奇異的順序看,正是因為對於某些人來說456的節奏可能會有些慢,
相較於現代電影,它還是較為著重在角色以及世界呈現上,
不過這正是星戰如此歷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如果你做好了期待,就能體會其中精髓。
關鍵就在於「隨它去」,星戰其中某些部分感覺有些過時,而其中也因為使用實體特效,
某些部分會顯得有些「僵硬」,但是在看的過程中絕對要記得這在當時是前無古人之舉,
不過也正是因為它的實體特效,才能讓這些電影經得起40年的時間考驗。
正是這部電影將「英雄之路」這種說故事模式給大眾化,正是它讓整個好萊塢意會到特效的可能性。
而第五集的轉折更是在電影史上至今最驚人的橋段之一。
簡單來說,你很難在不探究星際大戰在現實中的影響力的情況下欣賞這個系列,
那些為了看新電影而連夜排隊的粉絲、那些真正成立了絕地教的狂熱者們、那些在電影首映時揮舞著光劍的觀眾。
而星戰的續集,也就是現在的789,絕對不只是現代商業片續集常見的「噱錢」,
其中對於舊角色滄桑以及衰老的探討,對於新角色的塑造,尤其是反派凱羅忍,都是有層層的主題探究以及矛盾衝突。
而第八集雖然在粉絲群裡評價極為兩極,說「有爭議性」還只是有禮貌的說法,
但是對我來說卻是整個系列之中最值得反思的一集,更是一個在英雄主義氾濫的時代最需要的解構性電影,
對我來說,它所講述的是
「當英雄並不見得是件有益或是善良的事,有時候,所謂的『英雄』不過是一個謊言,一個混亂的開端」
這些星戰電影都有著絕大多數商業大片所無法達到,或者說懶得達到,對於世界、角色、以及主題的營造。
它們更延續了這個系列的傳統,動用許多實體特效以及化妝,
你在銀幕上看到的絕大多數場景、外星人以及機器人都不是電腦動畫,
這所營造的觸手可及感是絕對無法取代的。
漫威賣的是英雄,而星戰賣的則是一個世界,
當你一頭栽進這個世界,它絕對會成為你一生的電影經驗無可取代的存在。
也許我沒辦法替那些從小跟著星戰長大的人說話,這方面你可能要問呱吉。
但是我也許能夠理解現在在看這部影片的你的感受,
因為我也是在經歷了將近20年「聽過星際大戰,但是從沒有認真看過星際大戰」的人生之後,才真正進入這個世界。
而我當初也沒有經過什麼捷徑,就只是如一張白紙地看每一部電影,
再讀它的漫畫,再追它的動畫。
現在,我真心誠意地邀請你也踏上這個旅程,只有一個要求:
不要把任何形式的懶人包當成惡補的工具,就連我四年前做的「認識星際大戰」也一樣,
星際大戰不是一個你可以十分鐘看完的系列,而是一個你必須體驗的世界。
經過了42年,現在這個「天行者傳奇」九部曲的故事即將結束,
對於我們粉絲來說確實是充滿感傷,但是更希望這部影片以及電影能夠讓更多人加入這個世界。
願原力與你同在。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guAFzY
-~-~~-~~~-~~-~-

瑪麗娜之橋 在 心甜 Christ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心甜囉▻▻ https://goo.gl/T8y9gi
IG▻▻ https://goo.gl/GDaFu9 FB▻▻ https://goo.gl/BYzcp1
沖繩5天自由行第二集:https://youtu.be/-GpGliKeTC8
東京5天自由行第一集:https://youtu.be/0OEB5ePfJ9k
// 這不是合作影片 This video is NOT sponsored //
✔沖繩5日遊VLOG|EP1
本次旅遊:沖繩5日+東京5日,一共10日
第一集內容是沖繩的前3日
沖繩5日5夜總花費一人約:NT$15000元(單程機票)
機票約NT$2500、5晚住宿約NT$6600、吃喝玩樂+交通約NT$5900
影片中的地點&花費都照順序寫在下面給大家參考哦⸜(* ॑꒳ ॑* )⸝
▐ DAY1
▶ 機場接送 https://www.journeyonapp.com/pickup.html
▶ Wi-Fi機 https://www.journeyonapp.com/wifi.html
▶ 樂桃航空
台北桃園-沖繩那霸
單程一人約 NT$2500
▶ 住宿① 沖繩南部
沖繩縣廳前大和ROYNET飯店
沖縄県那覇市泉崎1丁目11-2
雙人房一晚約 NT$2000
▶ 國際通屋台村
沖繩縣那霸市牧志3-11-16
▶ 一蘭拉麵沖繩1號店
沖縄県那覇市牧志1丁目2-24琉球セントラルビルB1
▐ DAY2
▶ oHacorte Bakery
沖繩縣那霸市泉崎 1-4-10
法式吐司 ¥1000、餐盤+漢堡肉DRINK SET ¥2200
▶ ORIX租車公司 美栄橋站前
沖縄県那覇市牧志2-17-10
建議先預訂
租車4日約 NT$3800
大跑沖繩北中南,最後油錢約 ¥4400
▶ 瀨長島 Umikaji Terrace
沖繩縣豐見城市瀨長174-6
▶ 住宿② 沖繩中部
麗山海景皇宮度假酒店谷茶灣
沖縄県国頭郡恩納村字谷茶1496
海景雙人房含早餐一晚約 NT$2900
停車費1日 ¥500
▶ 海外婚禮教堂
喜來登沖繩聖瑪麗娜海濱飯店
沖繩縣恩纳村冨着66-1
▶ 北緯26 谷茶屋
沖縄県国頭郡恩納村字谷茶168
▶ 琉冰
沖繩縣恩納村仲泊1656-9恩納之驛內
▶ 食彩酒房 まつもと
沖縄県那覇市松山1-7-1
Tabelog(食べログ)為日本著名美食評論網站
食彩酒房是沖繩阿古豬料理中評分最高的餐廳
需事先預訂!雖然單價高,但非常推薦!
阿古豬涮涮鍋一人 ¥5000
▐ DAY3
▶ 沖繩潛水店Pink Mermaid
集合地點:真栄田岬
沖繩縣國頭郡恩納村真榮田469-1
有中文教練,全程都會免費幫你拍攝很多照片唷
需事先預約與付訂金
青之洞窟 浮潛2H 一人¥3500
▶ 殘波岬燈塔
沖繩縣中頭郡讀谷村字宇座1233番地
▶ GORDIE’S(更正:Tabelog:3.62)
沖繩縣北谷町砂邊100-530
有幾個免費停車位
▶ 浜屋沖繩麵
沖縄県中頭郡北谷町宮城2-99
旁邊就是北谷町宮城海岸,可以散步看夕陽
▶ 美國村
沖繩縣北谷町美浜
▶ 住宿③ 沖繩北部
最佳西方度假飯店沖繩幸喜海灘
沖縄県名護市幸喜117
海景小閣樓雙人房含早餐一晚約 NT$4000
是本次最貴的住宿,但我覺得非常值得
質感、景色、舒適度都一級棒!很喜歡
----------------------------------------------------------------------------------
訂閱我的頻道▻▻ https://goo.gl/T8y9gi
追蹤我的IG▻▻ https://goo.gl/GDaFu9
按讚我的FB▻▻ https://goo.gl/BYzcp1
聯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gmail.com
---------------------------------------------------------------------------------
✔更多影片
【沖繩度假一周穿搭、比基尼推薦】https://youtu.be/P2efMe48zfc
【2019夏日穿搭必備元素】https://youtu.be/GSrP-x299nk
【東京水族館一日遊】https://youtu.be/41dD8RMU9IE
【兩天一夜吃新竹】https://youtu.be/OFaeXeYp_bs
【花蓮海景飯店開箱】 https://goo.gl/obJNd2
【三天兩夜吃遍花蓮】 https://goo.gl/gTwQJ5
【搭車玩花蓮太魯閣】 https://youtu.be/f3waCKZPe_I
【跟我吃香港16間美食】https://youtu.be/5KJN-VK-JCw
【瀏海過渡期不用怕!6種瀏海造型】https://youtu.be/r70F9o4nENE
【超簡單!襪子捲髮】 https://goo.gl/gvFoSs
【我剪了氧氣瀏海~】 https://goo.gl/LyXZTa
---------------------------------------------------------------------------------
☺ 使用相機 / iPhone Xs Max
✂ 剪輯軟體 / Adobe Premiere
⚠ 這不是合作影片
♫ BGM / 全都來自創作者工作室
謝謝你的收看❤
別忘記按下訂閱和喜歡! 開小鈴鐺
歡迎留言來跟我聊天唷
#沖繩VLOG #沖繩自由行 #沖繩自駕

瑪麗娜之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巴甫洛夫斯克宮Pavlovsk Palace是建一座18世紀的俄羅斯皇家官邸,屬俄羅斯保羅一世於聖彼得堡所建造。他去世後,便成了他的遺孀瑪麗亞Feodorovna的家 。 宮殿由大型英式花園圍繞著它,現在是俄羅斯國家博物館和公園。
Alexandrinsky 芭蕾舞劇院在奧斯特洛夫斯基廣場中心,是聖彼德堡最古老的話劇院。它於1832年由義大利建築師羅西設計,以尼古拉一世皇妃的名字亞歷山德里娜命名。它是氣勢磅礴的古典式建築,正面是由6根柯林特圓柱作為裝飾,柱廊上部有駕奴戰馬車輛的音樂之神阿波羅的塑像,是到俄羅斯旅遊時不能不去體驗的景點。夏天這裏常常舉行芭蕾舞的特別演出。劇團歷史比劇院歷史還要久遠,劇團是1756年由元老院下達命令所創建。前蘇聯時期,它被改名為“普希金戲劇院”,而今天它又恢復了沙俄時期的名稱。
涅瓦大街 (俄語:Не́вский проспе́кт),或稱涅瓦大道,是俄羅斯聖彼得堡其中一條主要道路。它由彼得大帝設計,原本計劃直通大諾夫哥羅德和莫斯科。該大街沿途的著名建築非常多,例如海軍部大廈、起義廣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斯特羅加諾夫宮、喀山大教堂、勝家大廈、葉利謝耶夫商場、葉卡捷琳娜二世紀念碑、18世紀大型商場、商場、俄羅斯國家圖書館和阿尼奇科夫橋等。

瑪麗娜之橋 在 瑪麗娜之橋-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2021年12月 的彩蛋和評價
找瑪麗娜之橋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就來飛比,收錄全新、二手瑪麗娜之橋在露天、蝦皮推薦商品|飛比價格. ... <看更多>
瑪麗娜之橋 在 瑪麗娜之橋-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2021年12月 的彩蛋和評價
找瑪麗娜之橋PTT與DCARD推薦網拍商品就來飛比,收錄全新、二手瑪麗娜之橋在露天、蝦皮推薦商品|飛比價格. ... <看更多>
瑪麗娜之橋 在 [好雷] 瑪麗娜之橋Marina,音樂愛情礦工CCR - 精華區movie 的彩蛋和評價
年底除了《樂來越愛你》,居然還有另一部音樂愛情電影!而且帶有一半歷史社會寫實片的血統,講述上世紀中葉義大利人出走比利時的移工血淚與音樂愛情,精采感人笑淚交織。這部《瑪麗娜之橋》有《樂來越愛你》的音樂夢、有《愛在他鄉》的原鄉異鄉認同掙扎、有《舞動人生》的礦工血淚、有《搖滾青春戀習曲》的音樂愛情悸動,完美整合!已經異軍突起成為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
這片是音樂人傳記故事,主角是比利時老牌歌手與音樂製作人 Rocco Granata,聽名字就知道是義大利來的。正如德國像是個小土耳其,比利時也像是個小義大利,義大利移民社群佔今日比利時移民人口數量第一,從當今皇太后 Paola到前任同志總理 DiLuppo、還有太陽馬戲團創團時期導演 Franco Dragone (近作有澳門《水舞間》)都是義大利裔比利時人!這次 Granata來拍自己的回憶故事,就要來訴說兩國之間的壁壘與人情。
https://i.ytimg.com/vi/05-sVnhLLD8/hqdefault.jpg
當今已經躋身七大工業國的義大利,當年也是流離失所被人瞧不起的,一幕幕移工處境對照當今各大工業國面對的移民焦慮,處處似曾相識。這片最精采的就是雙語,義大利語與荷蘭語雞同鴨講(空中還盤旋著強勢的英語和法語),彼此互相誤解卻又渴望溝通,這和我們現今台灣的國語與台語、中文與各種東南亞語言,是否也似曾相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_gOlS3ZJI
本片製作以 Rocco Granata本尊為出發,是他自己在 Marina 單曲五十周年紀念時提出的構想,由社會寫實片製作人 Peter Bouckaert與社會寫實導演達頓兄弟共同製作,又由傳記片高手 Stijn Coninx 執導,聚焦在傳奇歌手本人的成長故事之餘,所有歷史細節、勞工處境、社會衝突都做得精準有力,近看是音樂愛情電影,遠看則是移民血淚電影,所有細節綿密到幾乎每場短戲每句台詞都有歷史社會梗、甚至幾乎都有洋蔥!看前先簡單知道一下歷史背景會很有幫助。
歷史背景:Gastarbeider 戰後重建客工計畫
戰後重建,德國雖受佔領國壓制發展,但在美國意識到歐洲經濟重建不能沒有德國工業而於 1948 解除發展禁令後,德國靠著既有工業基礎極速起飛!與德國鄰近而經濟互相依賴、甚至納粹佔領時以「不破壞工業」為投降條件的比利時,本身就是歐陸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身為比台灣還小的小國在 19 世紀工業產量僅次於英國、在 20 世紀初工業產量僅次於英美,本著完好的工業基礎戰後還沒有發展禁令,早在 1947 就成為第一個恢復戰前產能的國家!難怪本片爸爸說「那些北方國家很富有」,小 Rocco則驕傲地說「我爸去世界最富有的國家工作」,至少算是歐洲最富有啦。
相較之下,義大利本來工業化就遠不及德比,尤其主角 Granata一家來自的 Calabria 更是南義大利鞋尖半島(本片拍攝地點則是鞋跟半島 Puglia ),本來就是貧窮的南義大利當中最貧窮區,因此雖然戰後有馬歇爾計畫挹注資金重建歐洲各國,但重建經濟有強有弱,比的還是戰前既有工業基礎以及自由市場經濟。因此義大利在 1947-1951馬歇爾計畫期間還是很窮,其他南歐國家如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土耳其也一樣。
南國貧窮、北國極速發展,一方面為了富國缺工問題、另一方面為了安定窮國經濟(共產主義正在虎視眈眈),因此北方富國紛紛與南方窮國簽訂「客工」合約(德語 Gastarbeiter、荷語 Gastarbeider)。北國有德國荷蘭比利時瑞典丹麥挪威芬蘭等、南國有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希臘南斯拉夫土耳其摩洛哥突尼西亞等,其中簽最早的是比利時,後來 1950s其他國家才陸續跟進。
比利時有土耳其、摩洛哥、西班牙移工,但義大利移工規模最大,因為早在 1920s墨索里尼統治時代就有許多義大利人出逃來比,有家族與地域淵源吸引了更多義大利人來。事實上義大利自民族主義光鮮驕傲的「義大利統一」以來,就以現代化共和治理摧毀了本來穩定的封建農村經濟基礎(尤其是南義),人口越來越多土地越分越小產能越來越低,卻也沒帶來新的工業提供工作機會。因此發生了 1861-1914毫不間斷的「義大利流離」Italian Diaspora,出走人口高達九百萬,墨索里尼時代的政治難民都已經是後進了,本片談的 Gastarbeider 則是戰後最新一波。
1948,Rocco 十歲
移工,總是脫不了性的焦慮,對孩子來說則是對異國愛情的好奇。我們出外的丈夫會不會勾搭外國女子?女人焦慮著;我待在家的妻子會不會招待小王?男人焦慮著,尤其義大利獨有的大男人主義 machismo 只會讓他更焦慮。本片的爸爸 Salvatore 由上個二十年的義大利小生 Luigi Lo Cascio 升格演嚴父,面容清秀依舊,卻渾身散發大男人的責任感與脆弱的自尊,養家是上山下海一肩挑、老婆在家洗衣煮飯少去拋頭露面、教子則是男人對男人傳承使命。至於音樂?可以當興趣不准當事業;至於愛情?娶個好義大利女孩回家,千萬別碰法蘭德斯金髮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_KKji2zi78
學校,上荷蘭語。事實上比利時到二戰之後法蘭德斯民族主義高漲,本來如台語般矮法語一截的荷蘭語教育正風起雲湧,正如義大利移民學長教誨「他們對他們的語言很驕傲,我們要趕快學會才能存活」,事實上本片裡的荷語小中產市民仍兢兢業業地想和說法語的傳統高貴比利時人看齊。拉丁語族的義大利人想學日耳曼語族的荷語,該怎麼學?就靠比利時最強的漫畫藝術啦!學得點荷蘭語,很快地移民第二代孩子就成為父母的小翻譯,沒有孩子父母根本無法溝通生活呀。
儘管戰後大家都在重建中,比利時相對很富裕、義大利相對很貧窮,初來到比利時連一片以前常吃的 pecorino 綿羊起司都買不起。比利時孩子在富裕家庭乖乖長大,有的是雜貨店女兒未經世事、有的是傻胖宅給人欺負;義大利孩子一貧如洗又備受歧視,很小就學會世故存活,負面的是好好敲比利時小胖的竹槓,正面的,則是想望著和比利時女孩做朋友。
正如移民小哥娓娓道來「我要當礦工,賺夠錢,有偉士牌有收音機有個義大利女孩,或是... 和金髮的法蘭德斯女孩一夜情也不錯」。比利時小城來了好多看得見又看不見的義大利孩子,比利時男孩弱的怕他們強的欺負他們,那比利時女孩呢?我們的小女主角 Helena 儘管第一眼是做鬼臉吐舌頭,但她自小就好奇地轉廣播偷偷聽英語與義語歌曲(長大則偷偷自學義大利語渴望認識新朋友),雞同鴨講才生點情愫,轉眼馬上看義大利小賤民打架鬧事怒氣沖沖。移民社群真的融合嗎?這問題到今日 2016 我們還沒有答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B_Z1UTMhl0
在一貧如洗的義大利社會,爸爸 Salvatore與叔叔一起學手風琴當婚禮歌手賺小錢,更要求 Rocco認真學習音樂與紀律;但在靠礦致富的比利時,爸爸知道投身工業才是存活之道,兒子念念不忘音樂當然是好事,不過只能當興趣。音樂,畢竟是物質之上的靈魂,爸爸儘管為五斗米折了腰,也不會忘記。
1956,Rocco 十八歲
本來三年變五年,五年變八年,曾經想望的「回到義大利」已成過眼雲煙,遊子出走就出走、再也不回頭。努力八年的爸爸終於住進了獨棟宿舍、買了自己的收音機,下一個要買的,是 Rocco想要的新手風琴。你在地面奢言手風琴,談何容易?跟爸爸深入地底吧,礦工的生活非人可想像,地面的小小希望都是地底的炙熱煤灰堆積出來,和《舞動人生》一樣一星綻放萬骨枯。開礦,從來都是上流剝削底層的產業,二戰時是納粹派蘇聯戰俘挖、戰後是比利時派德國戰俘挖... 德國戰俘遣送回國後,就找貧窮的義大利客工來挖。礦坑危險與礦工宿舍根本和二戰集中營沒兩樣。
礦工子弟是要繼續當礦工的,滿 18 歲學校對義大利子弟連收都不收了,還是爸爸寧死堅持不讓 Rocco下礦坑,但要當個男人學會養家了。終於意會到人間現實的 Rocco,第一次的無私愛心不是回饋下層義大利移工,竟是饒恕並撫慰上層比利時人。被義大利不良少年欺負多年的比利時小胖 Jacky,今天讓我為你服務吧,幫你修理電動腳踏車就別收錢了,也歡迎來買我們義大利偉士牌!富裕比利時與貧窮義大利、富裕地面與辛苦地底,本是一家,大家開始互相幫助吧!沒什麼可以給你,僅以一條手帕聊表我的肥宅心。少年 Rocco一貫憤懣的臉上,終於綻放第一抹友情笑容。
礦工男人一心成為家庭支柱,大男人又是辛苦又是疑忌又是驕傲,但他眼下偷偷摸摸的女人孩子們,人人都能為家裡貢獻一份心力,媽媽洗衣兒子修車... 電影用這順暢的個人體悟與成長,帶出比利時義大利移工的產業變遷,由 1940s-50s的煤礦業轉變為 1950s-60s的製造業,更是以本片場景 Genk 為中心的汽車產業。現在,Rocco 不但在比爸爸更高技術的車廠當學徒,一小時賣藝賺的錢比爸爸一天下礦坑還多,向爸爸驕傲炫耀之餘,爸爸既是欣慰又是嫉妒而繼續無盡擔待的情緒,作兒子的感受到了嗎?
Rocco 的音樂夢、愛情夢
音樂人生總脫不了愛情,不過義大利男孩與比利時女孩是不可以相戀的,河的兩岸一邊是比利時中產城市、另一邊是義大利礦工社區,不准交往的兩人只能相遇在鵲橋。台譯片名《瑪琳娜之橋》取得挺不錯,這鋼橋雖然一點也不浪漫,但「橋」就是連接不同社群的重要意象。我是叛逆奔放的義大利男孩、你是乖得有點呆的比利時女孩,但兩人面對的都是戰後重建的功利社會期待、兩人心底卻都關不住對音樂與美好事物的喜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dU9mqMfVLc
兩人都愛的小情歌 "Buona Sera" ,原唱是美國義裔歌手 Dean Martin,是 Rocco出道駐唱時正流行的 1956 年英語金曲。時值《愛在他鄉》義大利老公在美國開疆闢土的創業年代,美國的義大利裔明星正當紅,從法蘭克辛納屈到 Dean Martin到蘇菲亞羅蘭... 那好呀,呆萌的比利時小妹就來戴個羅蘭頭開心約會去!
(Dean Martin 原唱 Buona Ser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N-s0Wg3Es)
靠媽媽私房錢贊助,存夠了錢買一台最新手風琴的 Rocco,到了說法語的布魯塞爾,遇見的琴行老闆竟然也是義大利移民,而且由已獻藝五十餘年的 Rocco Granata本尊飾演,傳承意味濃厚!一曲義大利傳統的「塔朗泰拉舞曲」讓老琴師慷慨解囊,拿著名琴不負眾望得到大獎。但爸爸,這投身一級產業含辛茹苦點滴積累的爸爸,欣慰之餘萌生嫉妒,尤其妻子幫人家洗內褲賺錢買琴實在太傷大男人自尊,父子拉不下臉的破裂終於展開!但 Rocco氣憤之餘都有聽進去:要趕快學得一技之長幫忙養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B6aQ8q69k
含辛茹苦的媽媽,多年下來終於偷點閒,跟著兒子女兒開始學點荷語。怎知廣播裡的高深荷語,訴說的是疑似丈夫身陷礦坑的災難?還好,受災的是別人的丈夫,是今日已成世界遺產的 Bois du Cazier 礦場,不是我們爸爸的 Waterschei ;但誰知道,哪天是否要輪到我們的爸爸?經過 1956 年8月8日的 Bois du Cazier 礦災死了 262人,義大利政府終於中斷與比利時的 Gastarbeider 計畫,這「比利時礦業史最悲慘一天」不分國家,比利時人與義大利人第一次站在一起哀悼。這個歷史事件始末可見紀錄片 "Inferno Below" (20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JlcKNq47ek
1959,Rocco 21 歲,Il Quintetto Internazionale 國際五重奏
Rocco 組團,與一群好學音樂的比利時子弟們(Horst & Jos 是比利時名,Klaus 是德國 Gabor則是匈牙利),一起帶著多語音樂上酒吧駐唱,讓一樣苦悶的比利時人一起搖擺!總是遠遠相望的佳人,永遠帶著距離欣慰地看你成長;總是在家裡辛苦打拼默默支持的父親與母親,是時候告訴他們了:做音樂,不只是像叔叔一樣耍風流,更是我們義大利人的民族認同,是我們身在異地與異鄉人們同歡的交心語言。「我們不會永遠是外國人」,要落地生根與比利時人同甘共苦,就要跨出這國族壁壘第一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qDMg1G24Ws
母親聽見了,鼓起勇氣操著破爛荷蘭語出去買東西,高傲的比利時嚴父其實已默默進口了好多義大利產品,儘管仍然雞同鴨講,但能比手畫腳傾聽彼此就是看見的開始。漸漸母親帶著父親和孩子們學起了荷蘭文、買菜也嘗試不買義大利起司 pecorino 而買比利時白菜 witloof(女兒起先吃不慣,還是嚐嚐看吧)、正逢 1959 年7月2日同樣來自 Calabria 的義大利女爵嫁給比利時王子,也就是今日的寶拉皇太后 Paola Ruffo di Calabria,「我們都是比利時人了」是個未曾想過但不知不覺已正在進行的新理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wPsAVP_UQ
小輩們這邊,很可惜,比利時小妹 Helena 與義大利小哥 Rocco中間仍隔著一道國族階級壁壘。戰後力爭上游的比利時子弟等著上第一學府魯汶大學,男的要學工程致富,女的要學德文連結歐洲經濟火車頭。本片佳人 Helena 從義大利孩子眼睛看來是高攀不起,但她的雜貨店家庭也有力爭上游的國族與階級處境。在義大利人面前荷蘭語講很大聲的雜貨店爸爸,遇到說流利法語的貴婦 Cliquot就小聲了起來,多希望自己的土氣小女兒飛上枝頭、跟著比利時一直趾高氣昂的法語工程師階級錦衣玉食?童心未泯頂著羅蘭頭的 Helena 也體貼爸爸,和小開對答如流逢場作戲。
比利時最著名的雙語區衝突,就在這一幕悄悄展開。這正是法蘭德斯民族主義崛起之時,與瓦隆尼亞共享礦業社會經驗的林堡省夾在中間,更是對兩邊的異文化攀援都躍躍欲試,林堡雜貨家庭 Somers 和底層企圖融合的義大利家庭 Granata本是一路人,Helena & Rocco面臨的年輕人處境如此相似,三年不見女孩已從傻氣村姑變成優雅貴氣大學生,小鎮園遊會拉手風琴的男孩已經組團成為夜總會紅牌。人人都在往上爬, Helena 想向下擁抱卻身不由己,到哪天能鼓起勇氣和她的「小義大利人」一起跳進河裡呢?
夢想類似,境遇不同,天差地遠能夠互相看見,就是值得珍惜的曙光。只可惜,比利時政策並不鼓勵移民自由選擇,只要移民當勞動工具,「我們需要礦工,礦工的孩子要繼續當礦工」,放在今日工業國對待外勞的情境,真是似曾相識呀。
不過靠點辦法,電影中的 Rocco如同史實終於在 1959 年取得工作證、帶著手風琴組成移民小樂團 Il Quintetto Internazionale在地方駐唱演出,電影中演唱的正曲是 "Manuela"、中場休息瞥見女主角而得來靈感唱出的副曲是 "Marina" ,兩首曲子正是不久後發行單曲唱片一炮而紅的唱片正面與背面!比利時星探馬上來邀約,一起喝老家 Calabria 來的義大利紅酒(小時候幫忙踩葡萄的那家!希望沒喝到自己的尿 XD )!也許星探看上的是正面、背面隨便錄錄就好?但對 Rocco來說背面的 Marina 才是滿滿愛意的靈感呀,史實上也真是 Marina 大紅五十年屹立不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jE5_rQSgWc
工具與人情
國家對待移民像是對待工具,只要求你生產力、只給你基本溫飽要你道謝,但不准你做夢、不准自由選擇人生、更不准你染指我們比利時女孩!說什麼跨國愛情,比利時父權官僚聽都不想聽,發生暴力事件只知先抓義大利小賤民、先把家人拘留了、先把嫌犯定罪了、欺負你不懂荷蘭文(其實懂)快快簽名認罪再說... 但發現真強暴犯是比利時法語天龍未婚夫,就不痛不癢輕輕放下!這段把 1959 的比利時司法拍得超沒人權,不知是否僅是誇飾表現?但表達起國家對移工的非人待遇,怵目驚心。
更糟的是,礦工父親長期遭受工作環境折磨、更遭受直接的工傷後,比利時的醫療保險只給付直接工傷,卻判定不能再工作也只意思意思支付六月遣散費,然後就請一家大小走人,根本把勞工當工具用完就丟!說趕就趕回到義大利老家,又談何容易?子女都在比利時落地生根水乳交融了,怎能當棋子搬來搬去呢?
還好,的確水乳正慢慢交融,以前瞧不起 Rocco與義大利移工的比利時人們,現在漸漸珍惜移工的努力付出,車廠大叔小店阿姨甚至佳人的嚴厲父親,一起來幫 Rocco賣那張發行不了的唱片,力挽狂瀾拯救 Granata一家絕望命運,終於創造奇蹟,讓 Rocco樂團單曲衝上金曲榜第一走紅國際!
史實的 1959/11/22 就是 Rocco登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日子,至於異鄉重逢的女主角呢... 那就是本片歌頌跨國人情的象徵表現囉。史實沒有這位 Helena,Rocco從 1959 紅起來就一路忙音樂事業,到 1965 年才終於有閒暇遇見佳人戀愛成家。
小比與小義的虛構愛情,還只是本片的支線,真正重要的還是 Rocco 與嚴父 Salvatore 的父子情結。父親與兒子,既是夢想傳承又是劍拔弩張,做父親的總希望把一切自己所知最好的留給兒子開花結果,但兒子總是叛逆地自找出路令父親失望。然而,二十世紀快速的時代變遷無情地摧毀父親夢想,卻是兒子的靈活叛逆走出新生,當然不會忘記父親教誨的人格脊骨繼續走下去。
趣味語言
女主對男主多次的關鍵句「Hey 義大利男孩」與「掰,義大利男孩」"Dag, Italiaantje",是荷語姑娘的魅力集成。荷蘭語 "tje"就是描述一切美好可愛小事物的字尾,荷語發語詞 "Dag"就是一切場合的打招呼與再會用語。不用會說荷語第二字、只要能說得一個 "Dag"就能走遍荷蘭比利時交朋友了!
荷蘭語與德語這些日耳曼語族,"H"要發音;法語義語等拉丁語族,"H"則不發音,因此本片 Rocco總是把四點「半」的 "half" 發音成 "alf"、「火腿」的 "ham" 發音成 "am"、「困難」的 "hard" 發音成 "ard"。這就成為比利時小妹與義大利小哥互相認識的趣味話題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5CGDJ6E_Y&t=3s
還有義大利語粗話 "Cornuto",意指「長角的」,來源是歐洲鄉民口耳相傳的「老婆跟別人睡、老公頭上會長角」,和我們「頭上綠綠的」概念相同,在特別講究男性尊嚴的義大利文化(本片的爸爸就是典型)中是最惡毒的粗話。比利時把拔聽不懂,比利時女兒回家查字典倒是查得喜孜孜地 XD
本片驚鴻一瞥的還有英語歌曲,是隨著馬歇爾計畫入侵歐洲的美國文化;也驚鴻一瞥的貴婦法語,則表達了法蘭德斯與林堡在比利時屈居人下百餘年的民族情結。本片語言梗超多,也看得出來中文翻譯字幕在部分情節中努力傳達了「雞同鴨講」的情境,只是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類多語電影越來越多了,不同語言不只代表異文化更展現權力關係,希望中文翻譯未來能繼續加油。
拍攝場景:比利時林堡省 Genk
電影中 Granata 一家人去的是比利時林堡省 Genk 近郊 Waterschei 礦場,不過實際拍攝場景在附近另一個礦場 Beringen,現在兩間都已是礦業博物館:
Mijnmuseum Beringen https://www.mijnmuseum.be/
Mijndepot Waterschei https://www.mijndepot.be/
本片的城市生活場景 Genk 是林堡省的工業火車頭,從 1901 發現 Kempens Bekken 礦床開始,就在 Genk 周遭開設了七個採礦場,開採半世紀下來直到 1957 開始礦脈漸漸枯竭、開採成本上升產能也下滑、礦坑災難與工安意識漸長、再加上國家產業政策轉向製造業, Genk 也悄悄轉向汽車工業,並於 1962 年迎接美國福特汽車設廠帶來下半個世紀榮景。這些發生在 1950s末期的產業細微變遷,本片都紮實地拍進劇情背景了。
1901 發現礦床開始採礦業,才讓歷史上一直夾在列日與馬斯垂克兩大勢力之間的林堡開始揚眉吐氣、開始建立過去千年未曾建立的城市生活與中產菁英,本片背景的街坊廣告處處展現林堡驕傲,譬如地方報紙 "Het Belang van Limburg" 「林堡利益」。在本片的 1950s末期隨著產業結構漸漸轉型,也是法蘭德斯民族主義開始抬頭、瓦隆尼亞民族主義開始焦慮之時,終致 1962 立法將比利時分為現在的荷語法語兩大區(以及雙語布魯塞爾與極小的德語區)。
雖然義大利爸爸都說「別和法蘭德斯金髮妹交往」,女主角可不甩法蘭德斯而是驕傲地自稱「我是林堡人」呢。今日林堡人在法蘭德斯五省中的確也是很特立獨行的一群,光聽口音就聽得出來,有時外人會用刻板印象覺得他們有點樂天又懶散,但往往反而激得他們工作比誰都認真。
在片中那場礦災死了 262人的哀悼戲中,明確表達了「林堡與瓦隆尼亞工會站在一起,一體罷工」。比利時的礦業就是靠兩條礦脈,一條橫貫法語區另一條則在林堡,因此林堡雖然講荷語,卻與勞工社會發達的瓦隆尼亞共享歷史經驗,在今日的荷法雙語架構下也和法蘭德斯其他幾省若即若離。這雖是荷語片、是充滿戲劇化表現的傳記電影,但其社會關懷和達頓兄弟的法語社會寫實片是一樣的。
最後,來聽聽幾個不同版本的 Marina 吧,Rocco Granata 與演員 Mateo Simoni 都是比利時義裔天菜,老的溫暖可愛令人如沐春風、小的叛逆孤傲多愁善感直逼 James Dean:
1959 Rocco Granata 演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YjIw6Vmv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45.65.1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82473305.A.60D.html
... <看更多>